红花岗区简介

地貌红花岗区原为县级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倚娄山,南临乌江,位居直辖市重庆和省会贵阳之间,距重庆323公里,离贵阳147公里,全区总面积624.49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43平方公里,辖8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53个村委会,14个镇辖居,总人口约54万人,现为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简介红花岗区原为县级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倚娄山,南临乌江,位居直辖市重庆和省会贵阳之间,距重庆323公里,离贵阳147公里,全区总面积624.49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43平方公里,辖8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53个村委会,14个镇辖居,总人口约54万人,现为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历史悠久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历为黔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属蔽国,附属于夜郎。秦汉属蔽县,唐贞观13年(公元639年)改名播州。明万历29年(公元1601年)改为遵义军民府。1914年,民国政府恢复遵义县名。1949年11月25日正式设市。1997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遵义市设立红花岗区。革命传统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遵义因此名扬中外。红花岗区也是一座拥有众多荣誉的城市,曾先后荣获“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酒文化名城”、“全国十佳绿化城市”、“全国两基达标县(市)”和“国家级科技先进区”等光荣称号。独具特色主要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主的长征文化纪念体系,有中世纪军事城堡海龙囤,“西南地下艺术宫殿”杨粲墓,佛教名胜金鼎山、湘山寺、桃溪寺以及大板水原始森林等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人文内涵丰富厚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城区青山环绕,树木苍翠。湘江、洛江横贯全城,遵义公园、河宾公园、凤凰山公园和碧绿江水自然交融,春华秋实、夏荫冬青,景色迷人,被誉为黔北高原上的一颗明珠。2007年,全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6亿元。日臻完善川黔电气化铁路和210、326国道横穿全境,贵遵高速公路和遵崇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供电供水能力较强。区内火力发电装机容量达32.4万千瓦,毗邻的乌渡发电厂装机容量63万千瓦,生产生活用电充足,随着城市、农村电网改造的实施,城乡供电设施有极大改善。先后兴建了南、北郊水厂及红岩、海龙等11座中小型水库,城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达15万吨。邮电通讯设施网络完善。现有邮电局(所)25处,拥有现代机械装置邮政转运中心和载波、微波通讯等先进通讯设备,基本普及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此外,区内还具有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教育体系和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其中:拥有科研机构140个,民营科技企业148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万余人,各级各类学校近200所。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族人民秉承长征精神,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全区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1年全区(原遵义市)财政收入跨入了全国十大财政县(市)行列,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实现了翻三番。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总体发展思路,先后实施了“五大攻坚战”、“四个新突破”、“四个跨越对接”、“五个拉动”等发展举措,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2.85亿元;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7.1亿元,区级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66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9.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84亿元;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24元。红花岗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以后,全区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2012年率先在全市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按前5年和后5年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按12.5%以上增长,经济总量达到109亿,人均GDP约2108美元,为后五年打好基础;第二步:到201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12.5%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突破192亿,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左右,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一个更高台阶,实现人民生活达到较高水平的小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使我区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教育红花岗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其中,完全小学90所(区属城区小学17所,市属小学1所,郊区小学60所,民办小学12所),教学点1所,特殊学校2所,九年制学校14所,初级中学16所(区属城区初中5所,郊区初中9所,民办初中2所),完全中学11所(区属城区完中6所,郊区完中1所,民办完中3所,企业办完中1所),独立高中1所,职业学校2所。全区学校中,公办中小学105所,民办学校28所,厂矿企事业学校4所,小学共有1139个教学班,初中共有467个教学班。全区在校学生小学55340人,初中26300人,普通高中13500人,职业学校2517人,全区中小学生共计97657人。全区公办学校有教师3330名,其中,城区小学717名,郊区小学1027名,城区中学715名,郊区中学411名,高中教师460名。另有民办(私立)学校教师796人。全区学校用地面积共106.61万平方米,校舍面积35.90万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11.1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3.73平方米。红花岗区1996年通过贵州省人民政府“两基”达标验收,1997年1月原国家教委正式宣布红花岗区为全国第三批“两基”达标单位,1998年被评为贵州省义务教育先进县(市、区)。2002年被市政府评为双线目标考核先进教育单位。2003年被评为贵州省信息技术先进单位、全国督导评估先进集体。目前,红花岗区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9%以上,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毛入学率保持在110%左右,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左右;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保持在98%左右,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保持在98%左右,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99%。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小学为98.4%,初中为99.2%;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为99.5%,初中为97.2%。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率达100%,普通话等级合格率达98.5%,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5.12%,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6.76%,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1.55%。近几年,红花岗区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红花岗区是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以课改为契机,推进素质教育,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层推进。以“规范学生行为举止,提高品行修养;狠抓课堂教学,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大力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突破口,按三个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红花岗区从2000年起实施以“岗位责任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为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遵循“借鉴经验,结合实际,平稳起步,逐步实施,稳妥推行”的原则,以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为突破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3年启动新一轮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其特点是实行定员、定岗、定编和人员包干、经费包干,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加快现代教育技术步伐。红花岗区有40所中小学被列为全省计算机工程学校,已建成经省批准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所,并按规定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为全区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003年5月,红花岗区教育局与贵州振华公司、遵义电信公司合作,搭建了一个覆盖全区教育系统的高速IP城域教育网。此项工程投入500余万元,由承建商垫资,我局在三年内分期付款,目前已完成教育局、教培中心、一中、二中、十一中的网络连接,进入试用运行阶段。今后,红花岗区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大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开拓创新,为迈上新的台阶而努力。

中文名称

红花岗区

外文名称

honghuagang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遵义市

下辖地区

忠庄镇、长征镇、南关镇等

政府驻地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华路

电话区号

0852

邮政区码

563000

查看更多信息

获取投资政策
一键获取
来自选哪儿数据中心
资讯中心
招商机构
产业园区
政府机构
载体资源
投资咨询

投资反馈

咨询热线:400-168-6016

留言咨询

姓名

手机号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