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简介

县情介绍黄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东邻施秉县,东南接台江县,南与凯里市接壤,西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瓮安县、福泉市,北接遵义市的余庆县,连接三地州,接壤六县市。幅员面积1668平方公里,辖9乡5镇243个行政村,总人口36.17万,其中苗、仫佬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4.24%。黄平县距州府凯里49公里,距省会贵阳176公里。自黄平县到达凯里后走上(海)——瑞(丽)高速,往北可到上海,走贵(阳)——新(广西新寨)高速可到北海,随着贵(阳)广(州)快速铁路和厦(门)蓉(成都)高速公路通车,黄平北上、南下更为便捷。建国前,黄平交通陆上有古驿道西达贵阳,北通遵义,水上有清水江和舞阳河航运直达湖南,空中有旧州飞机场飞机往来芷江、贵阳等地,是黔东南水、陆、空运十分发达的县份,也是湘黔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解放后,陆上交通优势取代了水运和空运,特别是黄平卷烟厂的兴办和发展,黄平曾一度辉煌,是中国西部的知名小县。现在,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横穿县内谷陇、苗陇、翁坪等3个乡镇,境内黄平火车站有旅游列车停靠。湘黔公路横穿县境,省道湄黄公路直达遵义通重庆、四川,周边五县公路畅通黄平。黄平旅游支线机场已经省政府立项,正报经国家批准,黄平机场的修建,将为黄平经济的起飞插上坚硬的翅膀,并助推黔东南、遵义和黔南三地州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凯里经黄平至余庆的高速公路已纳入全省高速路网规划,列为第一批县县通高速的实施范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黄平的农产品开发、矿产品开发、林产品开发、水利开发、旅游开发等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1]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136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8424万元,比上年增长34.1%,农民人均纯收达2344元,比上年增长16.9%。邮政、电信、联通、移动通讯业务覆盖全县各乡镇,通电话村数和农村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县境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4座,已并入国家电网。黄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资源积淀深厚。有文献可考的历史2500多年,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旧州多次为历代州、郡、府所在地,曾为战国的且兰国,新州、重安为历代古城要镇。独特的文化在黄平的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红军二过黄平,肖克将军、王富海烈士等“革命文化”,林则徐、和珅、郭沫若等在黄平留下传奇故事的“名人文化”,旧州有代表性的封火墙等“古建筑文化”、谷陇重兴独特的“飞云洞“宗教文化”、朱家山“生态文化”等,璀璨夺目,异彩缤纷。黄平有“科名辈出,甲于他郡”的说法,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和旅游圣地”的美誉。黄平文物古迹别致。县境内人文景观50余处,其中旧州古镇和飞云崖2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誉称为“黔南第一洞天”的飞云崖,其庙宇建筑和园林建筑风格别致,明、清、近现代诗文名家碑碣林立;旧州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别具特色,充溢着古今中外特色各异的建筑色彩,现今还保留着的旧州文昌宫、仁寿宫、天后宫等古建筑,是历史再现的“活物”。此外,还有反映中国古代桥梁文化的各类石拱桥和反映现代历史轨迹的“三朝桥”。黄平地处黔中丘原向黔东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地势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部逐渐降低。山脉多呈北东走向。地形北部山地隆起为黔北高原武陵山脉的延伸,南部隆起山地为苗岭山脉的余系,中部为河谷坝子和丘陵地带。境内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最高海拔1367米,最低海拔519米。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黄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1℃,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4.7℃。年平均降雨量1114 .2 mm,平均雨日(≥1.0mm)有178天,全年有83%的降雨量集中在4—10月份。黄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粮食以水稻为主,其次为玉米、红薯、马铃薯,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作物转变为以中药材太子参、甘蔗为主,果树以柑桔为主,多为温州蜜桔,另外有金秋梨、无籽西瓜。柑桔年产量达10万吨,无籽西瓜年种植超过2万亩,马铃薯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区域概况黄平县耕地面积1.70万 公顷,森林覆盖率35.42%。辖5个镇,9个乡,252个村民委员会,11个居民委员会。年末总人口34.7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1.83万人。人数较多的少数 民族有苗、壮、布依等族。人口出生率14.38‰,自然增长率7.85‰,计划生育率95.6%。主要矿产有汞、铁、铅锌等。黄平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舞阳河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东线旅游的窗口。全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风光旖旎秀丽,历史文化悠久深厚,名胜古迹独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古朴,有自然景观52处,人文景观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辖飞云崖、飞云大峡谷、野洞河、重安江、旧州古镇、舞阳湖、上舞阳河、浪洞温泉、望坝、枫香革家寨、谷陇大寨、太平洞苗寨等著名景区(点)。地名由来黄平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黄平”名称源于旧州,因旧州地平“厥土为黄”而得名,郭子章《郡县释名》又云:“贵州山箐插天,独黄平田壤平夷,颇似江南,故称黄平”。黄平周代属“且兰”古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且兰置牂牁郡,黄平隶属之,唐代属充州新兴、韶明二县地,南宋理宗宝佑六年(1258年)十一月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黄平之名始见于史。理宗景定,度宗咸淳间,元军陷思、播,置黄平府。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沿宋制置黄平府,属播州,隶四川行省。明洪武七年(1371),改元黄平府为黄平安抚司,隶播州。万历二十九年,改黄平安抚司为黄平州,隶平越府。民国三年一月一日改黄平州为黄平县。地理环境黄平处在黔中丘原向黔东丘陵的过渡地带上。地势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逐渐降低。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最高峰在西北部纸房的轿顶山,海拔1367.2米,最低点位于东南角的清水江畔镰刀湾,海拔为519米。云贵高原的地质构造形成这里山、丘陵、河流、溶洞、峡谷、坝子等地形地貌,地形北部为武陵山的余脉,多为中低山,坡陡谷深,南部为苗岭山脉余系,为中低山丘陵,中部为河谷坝子和丘陵地带。境内坝子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黄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13℃--16℃.年均降雨量1307.9毫米。历史沿革黄平在周秦属且兰故地,汉属牂牁郡,唐开元元年(713),置新兴、韶明二县,隶充州。宋属播州土司管辖,杨氏世守其地,宋为(杨氏)黄平府立上下三曲二长官司地,隶叙州。元至元中,黄平蛮叛,播州杨氏将罗季明讨平之,遂有其地。至元二十八年六月初一日(1291年6月28日),置(罗氏)黄平府属播州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374年12月29日),置黄平安抚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1601年5月30日)改土归流,置遵义、平越二府,改黄平安抚司为黄平州,属平越府。清朝康熙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1687年7月30日)裁并兴隆卫入黄平州,移州治于卫城,旧治称旧州,新治称新州。嘉庆三年三月七日(1798年4月22日)平越府改为直隶州,黄平州改属镇远府。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一日黄平州改为黄平县。1949年11月10日,黄平县人民政府建立,隶镇远专区。1956年7月23日,撤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治所移设凯里,黄平县属之。行政区划黄平在改土归流前,属土司统治,地方行政区划难以考究。黄平的地方行政区划设置,始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1601.5.30),明朝政府将原播州地改土归流,黄平安抚司改为黄平州,基层实行里甲制度,编户三里,即黄平里、天官里、太平里。清朝康熙二十六年六月戊辰(1687.7.30)裁并兴隆卫入黄平州,移州治于卫城,编户六里三土司,即黄平里、兴隆里、太平里、在城里、后路里、重安里和岩门司三庄、重安司大小三甲、朗城司上下六庄。民国三年一月一日,黄平州改为黄平县,实行区、团、甲三级行政区划,全县有八区98团1410自然寨,兴隆里和朗城司上六庄地并为中(城)区(新州),重安里四官庄、重安司大小三甲和岩门司三庄地并为东区(谷陇),重安里客民所居里地、朗城司下六庄并为南区,黄平里上塘七寨、四哨析为西区(上塘),黄平里改为北一区(旧州),后路里改为北二区(金坑),在城里改为北三区(平溪),太平里改为北四区。民国十六年(1927年),划全县为新州、旧州、重安、谷陇、平溪、太平6区,区下设保、甲、排三级。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县改设8区,23乡(镇),乡(镇)下设保、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乡(镇)改为联保,全县设6区,35联保,联保下设199保,2017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联保,撤区公所,全县划为四屏、旧州、重安、太平四个指导区,同年又划分为3镇20乡,215保,2269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全县设两个区,21乡(镇),170保,1666甲。1950年,全县建立四屏、旧州、重安、谷陇、平溪5个区和21个乡(镇),164个村,1457农会小组。1953年划全县为5区70乡镇。1956年调整为43乡镇。1959年至1962年,黄平、施秉两县合并,全县有四屏、旧州、重安、谷陇、平溪、施秉、双井、紫荆8个区。1962年,两县分治后,全县恢复为5区23公社,304个大队,2109个小队。1963年扩编屡45个公社,266个大队,2091个小队。1967年,区、公社建立革命委员会。1984年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乡(镇)。1987年,全县划为5区,27乡(镇),250个村民委员会,2120个村民小组,1907个自然寨。1992年1月12日撤区并乡,全县辖新州镇、旧州镇、重安镇、谷陇镇、平溪镇5个镇,野洞河乡、黄飘乡、上塘乡、一碗水乡、纸房乡、浪洞乡、翁坪乡、重兴乡、苗陇乡9个乡。自然资源黄平处于地质板块断裂地带,是各种矿石富集的地方,已探明的有汞、铁、煤、石膏、重晶石、磷、石灰石水泥原料矿、铝钒土、硅、铅、锌、锰、镓、锗、镉等20多种,县境内有优质石灰岩矿2397万吨、砂岩矿579万吨、粘土矿199万吨、重晶石矿39.98万吨、铝钒土600万吨、磷矿81.7万吨以及其它尚未探明的贵重金属矿。黄平自然资源丰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暖湿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5.42%,保护较好的森林植被中藏有药用野生植物1000余种,较为珍贵的如天麻、灵芝、杜仲、冬虫夏草、射香等200多种。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娃娃鱼、红腹锦鸡、小灵猫、穿山甲等出没于原始森林朱家山保护区。县境大大小小100多条河流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河流有重安江、氵舞阳河、平溪河。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76万千瓦,目前自发电量4840千瓦。黄平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形成奇山、秀水、怪石、溶洞、瀑布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黄平重要的旅游资源,现开发利用的有飞云崖、飞云大峡谷、野洞河、浪洞温泉、?阳湖、三朝桥六个景区,正待开发利用的有朱家山原始森林、重安江十里古峡、石笋沟、横坡林场省级森林公园,上?阳河(黄平段)等十余个景点(区)。历史文化综述黄平有文献可考的历史2282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旧州多次为历代郡、府、州所在地,是战国时期的且兰国都。新州、重安也为历代古城要镇。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留下人文景观4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旧州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文化”,集宗教、建筑、古迹及生态于一体的旧州古建筑群、飞云崖建筑群等独特景观璀璨夺目,异彩纷呈,神奇而厚重,2006年5月25日,双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红军长征路过黄平留下光辉足迹,抗日战争旧州机场立过显赫战功。黄平开化时间早,人才辈出,史称“黄平在黔为文物声名之地、科名辈出、甲于他郡”。至清末黄平有进士29名,举人251名。康熙三十六年(1697),新州人王耘中进士,与其子王焕士、王彬士、王楚士、王焯父子五人,先后中举人二人,中进士三人,后人誉为“五子登科”,有清一代,王氏中五进士、十举人。清朝新州良田卢氏中三进士,八举人。明景泰五年(1454年)黄平周瑛中甲戍科进士,为黔东南地方中进士的第一人,官任广西右布政史。明末黄平人解立敬任过广饶、衡、徽地区巡抚。清初旧州人石赞清1867年任湖南巡抚。黄平人朱定元任山东巡抚。解放以来,文化教育一直保持较好基础,高考恢复后,历年位居全州前列,2004年旧州中学和黄平民中应届考生刘胜琴、江普庆以优异成绩夺得全州文理科状元。黄平是教育大县,许多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有博士、双博士、博士生导师、大学教授、专家、高级工程师,还有表演艺术家、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画家等等。红军二过黄平,肖克将军长征时在旧州天主教堂获得一张法文版贵州地图,使红军顺利转战云贵、转至湘西的“革命文化”,黄平与现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清代大学士和珅等传奇故事的“名人文化”。革命史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担任西征先遣任务的第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下,于9月30日进入黄平境内,先在谷陇驻宿,次日由谷陇、黄飘、东坡、罗朗、太翁一线,10月2日攻克旧州古镇,在天主教堂内得到一张一平方米的法文版贵州地图,肖克在英国传教士勃沙特牧师的帮助下,将地图上的重要城镇、山川、河流译成中文。同时红军在旧州召开济贫大会,举办文艺演出,宣讲?命道理,唤起民众的阶级觉悟和爱国热情。红六军团在黄平历时4天后由红梅、松洞进入瓮安,挺进遵义。12月15日,中央红军(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的率领下,左路纵队由台江分两路进入黄平。一路从山凯经加巴、谷陇、翁坪、重兴,翻越冷屏山直抵黄平县城新州;一路进入黄平后绕由东坡、黄飘、翁勇等处齐集。25日攻占谷陇,26日清晨,彭德怀的红3军团主攻黄平县城新州。趁晨雾弥漫,红军向尖山坡守敌发起强攻。守军国民党25军军长王家烈部杜肇华旅全部溃退。杜本人与指挥所警卫员朝崇仁方向窜逃。27日凌晨2时,黄平新州被红军全部占领。朱德、周恩来住县城川主庙和财神庙。29日红军部队过旧州向瓮安方向进发。右路纵队 26日攻占施秉县城后,一部经金坑,过辅仁乡印地坝进入黄平县境,27日直插旧州至松洞宿营,28日入瓮安。1982年人教版小学课本课文《旗手的责任》就是讲述红军长征攻克黄平县城新州尖山坡的战斗故事。红军长征过黄平,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永远为黄平历史增辉。名人黄平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史称“黄平在黔为文物声名之地“,明清朝以来,出现了周瑛、解立敬、石赞清等杰出人物。周瑛(1429-1502),兴隆卫(新州)人。明景泰元年(1450)云南乡试中庚午科举人,景泰五年(1454)京城会试,中甲戍科孙贤榜进士二甲103名,为黔东南中进士的第一人,时年22岁。官至广东左参政,广西右布政史。解立敬(1584-1654),兴隆卫(重安马场)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中乙卯榜举人。官至广饶、衡、徽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王枟(1644--1737)黄平新州人。家贫但自幼好学、刻苦,康熙二十六年(1687)丁卯科乡试中举,三十五年(1697)入京丁丑科会试中李蟠榜进士三甲第25名,历任江南嘉定、江西上高、云南南宁知县等官,后参修《贵州通志》。其子侄五人先后中举,乡人誉为“五子登科”。王枟少子王焯,雍正七年(1729年)中武举、八年中武进士。雍正十年(1732年)王焕士、王彬士、王楚士三兄弟同举于壬子科乡试。公元1754年选河南监颍令,补南阳通判。王楚士,乾隆七年(1742年)中壬戌科进士三甲第129名,选广东开建县知县,补湖南安乡,调西宁通判。侄子王伟士,乾隆元年(公元1735年)贡入太学考取一等。十二年(1747年)中乡试第三名,十六年(1751年)中辛未科进士三甲87名,选湖南永明知县。伟士之子王孚镛,乾隆三十年(1765年)中举人,三十一年中丙戌科进士三甲6名,任山东勃城日照县典史麻哈学正知县。朱定元(1686--1770),黄平新州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乡试中举。雍正五年(1727年)被选任河南署理高邮通判。九年负责修理筑扬州河堤,被河督称为“勤政爱民之官”。后调扬州江防同知。雍正帝诏见。乾隆三年(1738年)擢升河南布政使。五年(1740)任山东巡抚。石赞清(1803-1869),黄平旧州石牛寨勇人。幼年父母双亡,刻苦学习,应贵阳童子试,名列前茅。清道光十五年(1835),恩科中举。十八年(1838)赴京会试中进士,分发任河北阜城知县,因政绩卓著,二十九年(1849)升任卢台抚民通判。后署永定北岸同知。咸丰七年(1857),任天津知府兼天津团防。英法进犯天津,借故障兵败大沽口,_英军将扣押石赞清,石临危不惧。咸丰十一年(1861)担任为顺天府尹(北京市长)。1867年又任湖南巡抚。乐嘉藻(1867-1944)黄平东坡人。光绪十九年(1893)中恩科举人,光绪十九年赴北京会试时参加康有为、梁启超的“公车上书”。后赴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办教育事业,1912年月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工作,编著《中国建筑史》一书。民国三十三年于北平逝世,终年七十七岁。王宪章(1883-1914)黄平翁坪乡王家牌人,苗族。王宪章幼习武艺,1908年春投入湖北新区三十校为士兵,后提为团长,光复汉阳任总参指挥兼校统,二次?命时任四师师长,与冯国璋作战失利后逃亡日本。1914年奉孙中山之一命返上海,谋再举,遭奸人诱捕,被冯国璋杀害于南京。牺牲时年27岁。吴通明(1914-1985)苗族,黄平谷陇山凯人。民国时任山凯乡长,解放后任谷陇区副区长,因剿匪有功,转为地方干部升任镇远行署副专员。后任贵州省司法厅副厅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副主任等职。卢兴国(1918年生)黄平罗朗良田人,红军长征过黄平时参加长征。1938年3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后参加八路军。1958年11月转业到贵州省物资局任副局长,1983年离休。爱七律诗,创作有200多首,其《延安行》为代表作。吴少峰(1887—1976)名鸿基,黄平县旧州镇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贵阳优级师范,出任贵州省视学。民国三年(1914年)任息峰县长。护国战争开始,随黔军入川,任护国军右翼总司令部编修及四川省公署书记。民国七年(1918年)任贵州省公署教育科员,后经省长任可澄函约,任教育部秘书。时值孙中山到广西桂林筹备北伐,吴少峰随谷正伦在桂林谒见孙中山,后加入国民党。民国十九年(1930年)任黄平教育局长,1934年任黄平中学校长,次年任仁怀县长。解放后被选为黄平县一至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州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乐森王寻(1898-1989)黄平东坡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1928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34年考入德国格廷根大学和马尔堡大学。193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贵州大学、重庆大学地质系任教,1955年调任北京大学地质学地理系主任。在无脊椎古生物学及生物地层学方面作了大量精辟的论述,对我国腔肠动物及晚古生物代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旅游资源综述飞云大峡谷(15张)黄平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奇山秀水应有尽有,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古朴浓郁。黄平是苗族?家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堪称天下?家第一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地处于国家级?阳河风景名胜区上游,拥有?阳河十大景区中的四大景区,即:飞云崖、上?阳、旧州古镇、重安江景区,是贵州东线旅游之亮点,线上之明星。有“中国洞中漂流绝景”——野洞河,“贵州漂流特级金矿”——飞云大峡谷,贵州“高原明珠”—— ?阳湖,“苗疆圣水”——浪洞温泉,有独具明清建筑风格的贵州第一古刹——飞云崖,原始森林——上塘朱家山等,全县自然景观多达52处。此外,还有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兴枫香?寨、谷陇大寨苗寨。重兴枫香寨正申报国家民族生态博物馆。黄平苗族文化悠久古远,民族节日盛多,谷陇九月苗族芦笙会规模宏大,集会人数最多达8万人,是最大的国际苗族民间芦笙会场。2002年以来,随着野洞河和飞云大峡谷两个漂流景点的正常运营,标志着黄平旅游业开始与市场成功接轨。目前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各方客商看好黄平市场,纷纷前来洽谈其它景点的开发。黄平旅游大县的格局正在形成。洞中漂流绝景野洞河野洞河野洞河亦称翁马河,发源于朱家山原始森林,距黄平县城30公里,系重安江的主干支流,河水流经野洞河乡境河段形成20公里上的“V”型峡谷,河谷内有两座自然形成的天生桥,堪称绝景。第一座位于黄平与福泉两县交界处,桥宽40余米,桥洞内宽敞明亮,形状各异的钟乳石遍布洞顶、洞壁,洞中滴水成瀑,珠雨漂洒,丝丝缕缕。桥上住有农户,稻田、农家、山水浑然一体,组合成人们称赞的仙桥农家图画。顺流而下近10公里,便是第二座天生桥,当地人称为下野洞,这座溶洞桥跨度近100米,桥下溶洞长100余米,河水穿洞而过,入洞口大小刚好容3人橡皮舟,穿过20米溶洞长廊后是两个相连的溶洞大厅。洞顶洞壁钟乳石错落有致的分布,有的像朵朵莲花,有的像尊尊罗汉,千百年来地下水的浸浊形成层层石帘与石幔,冰凉的水从上至下形成珠雨飘洒,橡皮舟穿洞漂游,除伸手可触最低处倒立的钟乳石外还感受到洞中雨淋的刺激。出洞后顺流而下2公里,有高120米的飞水崖瀑布。仰观此瀑,水从云崖飞泻,直落谷底,形成珠雨,雾沫飘洒飞扬,烟云升腾,日照彩虹飞架的景观,谓为壮观。近看飞瀑像冬天里的白雪,丝丝片片,扬扬洒洒,飘飘而下,瀑布脚下有一个200平方米大的冲蚀潭,瀑布长年累月的冲刷,形成凹凸弯曲的钙化石框,恰似一条弯曲的长龙,盘卧于潭沿,更像是一条裙子洒落于此。相传天上仙女经常下凡到这里洗澡,王母娘娘发现她们脱光衣裙,实在不雅,便叫雷公传话,急召回庭,由于惊慌,便落下了一条裙子,从此这条裙子永远落在人间,留在飞水崖瀑布脚下。顺溪流而下,有水帘瀑布群、盘龙石、人面石等景观,河谷内奇山、奇石、奇瀑、奇洞、秀水等融为一体,堪称美丽神奇。原贵州省长、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朝文,在古稀之年于1999年、2002年两次漂流考察野洞河后题字赞曰:“洞中漂流绝景野洞河”。贵州省旅游局局长杨胜明考察后题字“美丽神奇的野洞河”。野洞河是贵州唯一的洞中漂流奇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观光。苗疆“圣水”浪洞温泉距县城西北50公里的浪洞温泉,又名温水塘,位于环境清幽群山叠翠的温泉河旁。泉上10余米是百余户吴姓汉族人家的青瓦木屋。温泉位于在寨下低洼处,前面是一条清澈透明的小溪流温泉河。温泉出水面积约百多平方米,现主要有6个大的泉眼,平地涌出,云雾蒸腾,据地质部门检测,水位标高740米,流量6公升/秒,泉口水温49℃,属高热温泉,泉水中含有锂、锶及偏硅酸等17种微量元素,可治愈多种慢性疾病。温泉寨的男女老少长年洗温泉浴,无一人得皮肤等多种疾病。因此人们把温泉水叫“圣水”。温泉河沿岸森林茂密,苍翠欲滴,鸟语花香,是休闲旅游的好地方。方圆几十公里外的人们常来此处洗温泉欲,饮温泉水。浪洞温泉黔南第一洞天飞云崖黄平县城东湘黔公路12公里处的飞云崖,因茂密的森林崖间有一个巨型奇特的天然穹窿垂吊钟乳石,若朵朵飞云而得名。崖上有棵苍劲高大的柏香树悬长在崖间石缝中,堪称绝景,难怪文人墨客称颂。在数百年的岁月流逝,星转斗移,风雨雷电,酷暑严寒中,依然寸步不移,枝繁叶茂,笑指蓝天。飞云崖林木蓊郁,溪流娟秀,峰石奇魂,鸟语花香,景色优美。明、清两代京都通往滇黔缅的古驿道路过此地,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指挥(官名)常智在飞云崖始建月潭寺。明正德年间,按察副使朱玑又增建月潭寺公馆。清朝陆续增建,形成亭、阁、寺庙、长廊等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这些建筑物或建于平地、或立于山巅、或嵌于崖壁,依山附壁,依溪而建,飞檐翘角,雕梁画柱,小巧玲珑,与自然风光彼此映衬相得益彰。整个建筑群由月潭寺、月潭公馆、养云阁三个建筑组及10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既有宗教庙宇风格,又有园林韵味。建筑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其中养云阁的拱型屋面造型奇特,在贵州仅此一处。历代达官显要名流路游飞云崖,留有碑刻诗文赞誉至极。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留下月潭寺公馆记赞曰:“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云贵之秀,萃于斯岩”。清雍正年间,鄂尔秦至此手书“黔南第一胜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状元曹鸿勋题写“黔南第一洞天”等。飞云大峡谷飞云大峡谷飞云大峡谷位于黄平与施秉交界处,黄平地界,大峡谷的主干流苗里河、抬拉河,发源于黄平县顶冠山,流经黄平县城,在飞云崖古刹脚下,被深切为峡谷,故称之为:“飞云大峡谷”。峡谷深切200-300米,峡谷最窄处不足10米,全长18公里,两岸峭壁如削,古树参天,遮天蔽日,河谷迂回宛转,幽深迷离,变幻莫测,急流、迭水、滩濑、湾塘、深潭100余处。可谓步步有景、处处壮观。集幽深、奇特、雄峻、雅致风景之大成,漂游其间令您体会到“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自然神韵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飞瀑景致。难怪专家们考察后发出感慨:“进入飞云大峡谷,使你腾云驾雾,飘飘欲仙”,飞云大峡谷被认定为贵州旅游资源的“特级金矿”和一流奇观。进入飞云大峡谷,要穿过大哈蟆口、小哈蟆口、大跳鱼洞、小跳鱼洞、大无路塘、小无路塘、大飞水、小飞水、双蝉望月、群蝉戏珠、火烧赤壁、玉佛山等峡谷洞天岩溶奇观;河水清彻见底,鸳鸯野鸭成群结队,崖上猴群攀援;在这座大峡谷中,还有一座披着神秘面纱的穿洞(天生桥),高40米,长达100米,它与翩翩起舞的云崖飞水相依为伴,横跨峡谷两岸,滚滚河水穿肠而过,洞门上挂着一幕幕水帘,恰似一位端秀的苗妹,披着她那神秘的面纱,袒露着她丰润的胸怀,珠雨飘洒、雾花四溅,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溶洞内有两股天泉,恰似两根水银光柱,直插谷底,在蓝天碧水的交相辉映下,乳珠闪烁、光彩照人,无不使游人们沉醉于这座旷野宁静、梦幻迷离的童话世界之中。飞云大峡谷经过国家旅游专家们多次考察论证:被认定为贵州旅游资源的特级“金矿”。上舞阳河?阳河,又名?水,古称?溪,历史上称之为“五陵五溪”之一,?阳河发源于黄平瓮安交界的朱家山原始森林,形成于旧州古镇,流经施秉、镇远、岑巩入湘西注入沅江。从黄平旧州镇至施秉县城关河段,称之为上?阳河,40多公里河岸地貌独特,河谷深邃,壁悬崖峭,峰高岭秀,植被神奇,风光绮丽,被专家誉为天然河谷画廊,旅游之胜地。上?阳河的溶洞瀑布多,渡滩多,景点多,溶洞大多洞中有洞,洞洞奇景,状如殿宇、小如器皿、花卉、飞禽、走兽,如马、人、猿,千姿万态,栩栩如生。瀑布大大小小,大者如帘似银河倒挂,小者如丝如轻云薄雾,天女撒珠莲。整个河段大小百余湾滩。湾湾有别,滩滩浪激潭清。奇山、奇洞、秀水组成一幅幅绮丽多彩的画卷。展开画卷分为头峡、无路峡、老洞峡、观音峡四个段,前三个在黄平境内,观音峡在施秉境内。头峡亦称“九曲峡”,从旧州镇龙王阁起至印地坝止,长约17公里,峡谷环绕着高耸陡峭的笔架山,可谓九曲十二回肠,乘船一小时仰头眺望,笔架山仍在眼前,故人们称此景为“九转回峰”。主要景点还有狮子宝、钓鱼峰、猫头山、蓝靛塘、半边山、高桥跌泉、奇崖飞水、晴岚返照和直生云梯等。无路峡因峡中“无路塘”而得名,从印地坝平东寨起至施秉梭洞寨止长约18公里,此段河谷是上舞阳景型最多,景点密集,景色最优美的一段。从平东寨顺流而东下,两岸山崖耸峙,流泉淙淙,林木丛生,翠竹倒映。主要景观有鹞子浪、双飞水(瀑布)、两扇门、西凤竹林、金凤朝阳、幽谷啼猿、大穿洞、天生桥等,一景胜一景,景景奇秀,天工神造,人间少有,神秘幽深。老洞峡,因峡中地名“老洞”得名。此峡段长约8公里,北属施秉,南属黄平地界,峡谷内有“仙人垂钓、将军戴帽、黑石飞水、八仙过海、老洞崩石,妇哭夫”等主要景点。沿河两岸山峰成林,峭壁如削,茂密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河谷狭窄幽深,每日中午太阳光可照到河面几小时。除此外,上?阳大沙河岸森林茂密(黄平横坡林场),动植物种类多,空气清新,景色宜人,2001年省林业厅已把黄平横坡林场评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它是上?阳河畔的一块“翠玉”。交通通讯建国前,黄平交通陆上有古驿道西达贵阳,北通遵义,水上有清水江和氵舞阳河航运直达湖南,空中旧州飞机场有飞机往来芷江、贵阳等地,是黔东南水陆、空运十分发达的县份,也是湘黔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解放后,陆上交通优势取代了水运和空运,湘黔公路横穿县境,省道湄黄公路直达遵义通重庆、四川。周边五县公路畅通黄平。湘黔铁路、株六复线穿过县内三个乡镇,共28公里,建有4个火车站。其中谷陇火车站有旅游列车停靠。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20.8公里。县城至州府凯里50公里,距省会贵阳170公里,距境内火车站谷陇站30公里,现正积极筹备新建距县城10公里的东坡机场,将它建成贵州东线旅游支线机场,为黔东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邮政、电信、联通、移动通讯业务覆盖全县,通电话村数达100%。农村电视普及率达95%。全县境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10座,已并入国家电网。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后,全县有252个行政村通电。水电设施基本齐全,供给充足。民族风情独特古朴的黄平革家黄平是革家人聚居集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中国约有革家人口5万人,黄平现有革家2万余人,占全国革家人口近半。黄平革家人主要聚居在重安江畔的重兴乡。革家人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无文字。聚居区内廖、罗、高、李等姓的大多是革家。?家多为一寨一姓,聚族而居,一村多达几百户,多居于壑谷或半山腰,房屋多木瓦房,地基多用石头垒成,寨内外绿树翠竹掩映,道路多为石头砌成,各户房前屋后清扫干净。革家共祭“祖鼓”,祖鼓是祖公的象征,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亵渎。祖鼓用樟木凿成,长4尺1寸8分,直径1.2尺,内藏银制肺腑、五谷穗等品,若家族有重大商议或成员之间有口角之争,则击鼓聚众,在鼓前发誓,让祖先“裁决”。?家家庭执政分为阴、阳两系,选举采用“蛋卜”法,族长一般任期五年。革家几十年一次的祭祖活动,叫“过哈戎节”,节日盛况空前。革家男人三件宝:一是芦笙,二是刀,三是红弓白箭不离腰。罗姓家族将竹制成弓箭视为“香火”,挂在堂屋的神龛位置之上。革家服饰男简女繁,女衣冠十分讲究,盛装就象古代武士“戎装”。古代记载:“妇女绾髻,束花布,两端披与齐肩,衣盖膝,刺绣于胸袖间”一直传承至今。革女头上戴的红缨帽子制作精美,凡中间插一支银簪的,则是未婚女性。革家人以大米为主食,喜吃糯米,革家人待客,劝饭重于劝酒,宾至高歌敬酒,客返则设卡劝酒,载歌载舞欢送。革家人除祭祖之外,正月里的“踩亲舞”,一般男青年吹芦笙引路,女青年相伴歌舞。小伙子如果对哪家姑娘中意,就会在舞蹈时有意踩一下姑娘的绣花鞋尖。如果姑娘也喜欢的话,就会在舞蹈时用手敲打踩脚的小伙子肩背,以示同意恋爱,并单独互赠礼物定情。革家人婚俗也很独特,一般没有固定的媒人,求婚人多是男方的亲戚,只要青年男女相好,就会请同族的老辈妇女上门提亲。提亲时必带一只母鸡,一升米,一把红伞。娶媳妇叫“叫寨”,就是替新郎接亲的3个男人,要一个人到新娘的亲戚家报信,请新娘的亲戚去新娘家喝喜酒,去时必须背着被子去。革家人崇拜弓箭,女人的服饰又很象古代武士的“戎装”,所以人们把革家说成是羿的后人。革家人能歌善舞,以枫香寨廖德文家为代表的革家风情歌舞表演, 2002年两次进京到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栏目表演,并获国家大赛奖。?家独特的风俗吸引着中外游客考察和旅游。重兴枫香、望坝、塘都、谷陇白斋等革家寨已列为风情寨保护与建设,开发黄平革家风情旅游前景广阔。古老浓郁的黄平苗族黄平苗族经过历代的迁徙,由黄河流域南下江浙、江西、湖广,由洞庭湖溯沅江而上迁入黄平定居。至今黄平的苗族人口多达18万人。在元朝中期,(元史《世祖本记》)记载,又从黄平兵伐东南亚,强增兵员一万五千多人,其中万人苗族同胞远征东南亚,分别留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后来东南亚部分苗族迁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定居。至今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和加利福利亚州、威斯康星州及华盛顿州斯波坎市等地苗族达20多万人,并成立有“全美苗族协会”。近年来,美国的苗族有的回到贵州寻根问祖。他们都说:据老人讲“贵州是我们祖先住过的地方”。美国苗语“木斋(回家)”“几几木(慢慢走)”等语言与黄平苗族语言一样,他们的根在黄平。到了明、清时期,黄平苗族又一次次迁徙他乡。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元月,清军在黄平香炉山(即现冷屏山)周围苗寨屠杀一万七千六百多人,有一万三千六百多苗族同胞被发配为奴,四处逃亡。据说至今北京香山脚下的门头沟村苗寨的苗族,他们的祖辈是在这次战乱中,被俘押进北京西山黑牢后被留下来的苗民。这时期的黄平苗族迁徙云南文山州及省内黔南、黔西南、安顺、贵阳、凯里等地。黄平苗族,现在“歌棒”刻木记事、记录,布匹、丝线、牛马等具体数目,是古代苗族先民刻木记事实物,也是古代苗文的象形文字。黄平苗族历史悠久,风情浓郁,节日众多,歌舞多姿多彩,工艺精湛,已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世界十个少数民族文化“返朴归真,重返大自然”最高档次旅游圣地和世界18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湘黔铁路旁的黄平谷陇、苗陇、翁坪等地区聚居着苗族同胞。苗族多居山区,寨居多达七八百户,寨中极重视绿化,常保护有古树,住房多是木板瓦房,桐油漆板,光彩夺目。苗族人民特别好客,常以自酿米酒待客,迎送设栏门酒,劝客饮酒,一醉方休。苗族喜食糯米,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接待宾朋,走亲访友等均离不开糯米饭。鸡肉稀饭、酸汤鱼等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菜。其制作简便,营养丰富,味美可口。苗族服饰工艺精湛,独具一格,苗女盛装的衣裙均以紫红色为底,由数十块大小不一的挑花织锦等布料缝制而成,以银制品为首饰,其银冠、银耳柱、银项圈、银手钏、银戒指、银腰带等光彩夺目。苗族婚姻一夫一妻制,男女自主,父母包办极少,婚俗极具特色。黄平苗族苗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农闲节日集会颇多,内容丰富,吹芦笙、跳芦笙舞、跳板凳舞、斗牛、赛马、斗鸟、对歌等形式多样,风情浓郁。谷陇大寨是典型的苗族风情大寨。谷陇万人芦笙场保留较好,至今每年逢农历九月举行聚会。三、五万苗、?、汉各族同胞参加集会,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盛况空前。谷陇九月芦笙会是贵州最大的民族集会之一,集会期间中外游客云集观光,游客进入苗寨,住苗家、吃苗家饭、喝苗家酒、唱苗歌、跳苗舞,兴高采烈,留连忘返。黄平民族节日集会苗族、?家的祖先为丰富自己的生活,陶冶情操,举行各种集会,集会时间县境内虽不统一,但多选于农闲举行。现已成为定时定点的民族传统节日,集会内容丰富多彩,有吹芦笙、跳芦笙舞、斗牛、赛马、斗鸡、斗鸟、对歌和青年男女游方。近年来,增加了篮球、棋类、电影、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耗子年 黄平苗陇一带龙姓家族农历十二月初一、二过耗子年。相传早年因旱灾饥荒,鼠害成灾,庄稼无收。龙姓老人发动全族灭鼠,议定每年过一次耗子年,沿袭至今。逢耗子年,各户人家上山捉山鼠祭祖,迎姑妈回家省亲过节,年节颇盛。春节 以农历十二月三十为大年年节。这天,杀鸡宰鸭,备丰盛食品食用,祭祀祖宗、供奉灶神,于夜“守岁”过除夕,初一晨进行“开财门”、“敬”年神。男童到寨里各户人家踩新年(拜年)。初一忌扫地、忌往门外泼水,忌外户妇女先进屋,初二晨挑新水,初九至十五玩龙灯、踩高跷、男女青年游方。请酒歌师教唱酒歌,武术师传授武艺。正月十四过小年,各家接回已出嫁的姑娘和姑妈过小年。祭桥 农历二月初二,苗家修理祖桥,备酒肉,红绿色蛋、糯米饭及香纸去祭祀桥神祈求家族人丁兴旺。遇过往行人,要劝酒吃肉。爬坡节 每年阳春三月,黄平苗族、?家传统爬高坡节,平寨、新寨、牛场、蓑衣坡、翁板、苗陇、马鞍山、王家牌、杨家牌、黄飘高坡、白保姑娘坡等集会点,约定时间按顺序进行,以黄飘高坡集会点规模最大,参加集会的人来自凯里、福泉、瓮安、施秉、台江诸县市,会期三天,人山人海,热闹异常。赛马数百匹,芦笙数十排,斗鸟百余笼,只见彩旗满山红,百鸟齐争鸣,马嘶蹄达响,笙歌回荡,一派节日气氛。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首冠银帽,身缠银带,围着排排芦笙翩翩起舞。?家青年男女,身穿节日服饰,上山对歌,歌声悦耳,声传数里,盛况空前。四月八 县城东飞云崖旧时为浴佛日,朝飞云洞神山拜观音,今为民族节日集会点。飞云崖风景优美,为黔南第一洞天,洞穴奇特,山水迷人。每逢节日,附近及邻县各族人民群众到此集会三天,人数多时达二、三万人,会期有赛马、吹芦笙、跳芦笙舞、斗鸟等活动,也有部分人到此烧香拜佛。期间还时兴食狗肉、饮米酒。龙船节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重安、石牛两地各族人民进行龙舟竞渡。龙船用榔木、杉木挖空制成。船漆各种彩色,龙口含珠,龙角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楹联,赛舟由鼓手、锣手、水手组成。鼓手为其船指挥者,以鼓点指挥水手合力奋划。锣手由一名十多岁男扮女装的男子担任,以锣声配鼓点。船尾一人掌舵,清一色着装青土布对襟上衣,腰拴银花扣腰带,头戴马尾斗笠,手执五尺长浆的十余名水手,在有节奏的锣鼓声指挥下,协调一致向前划冲比赛。赛毕,鼓头杀鸡宰猪招待宾客,高歌畅饮,通宵达旦,推选翌年赛船鼓头。吃卯 黄平县境内吃卯时间不统一,称谓各异。谷陇雷姓等家族于七月的卯日吃卯节,当月有几个“卯”日便过几次卯节,以第二个“卯”日为盛。过第一个“卯”日,摘几根稻穗与糯米同蒸,再与鱼肉酒祭祖、祭神后,合家共食,稻穗挂于神龛上。苗陇龙姓则挂于灶架上。滚水杨姓吃卯与谷陇大寨雷姓大同小异。卯节,伴以吹芦笙、斗牛等活动。黄飘白记潘姓则称为“改卯”,仅以鱼、新包谷及一桌生竹筷祭祀祖宗。粽粑节 县境白保、翁开吴姓家族过六月六粽粑节,其余苗族过五月五粽粑节。吴姓过粽粑节极为隆重,包粽子极为考究,六月初一后始摘粽粑叶进屋,包粽子只用梭草捆,包粽粑的妇女,须洗头,更衣,于六月初五包粽粑,六月初六过节,将粽粑30个捆成三蓬做成一挑,一头两蓬,另一头一蓬,扁担搁架于席桌上。祭祖后,各家食用丰盛菜饭。是日,于黄飘高坡芦笙坪举行赛马、斗牛等活动。九月芦笙会 是秋后喜庆丰收较大的节日集会。芦笙会于九月初七先在仁里金塘进行,随后从五里墩、新合、马桑冲、岩英、安马河、马场街、重安江等集会点相继进行,九月二十七日,十里桥和谷陇大坪坳集会点同时进行。以谷陇大坪坳集会点规模最大,周围百十里邻县群众前来赴会,苗、?同胞身着盛装前来参加活动。节日期间各类商贩云集,热闹异常。哈戎节 黄平?家哈戎节即祭祖,是?家一个家族(宗族)的盛典。?家祭祖无固定年限,十多年或五十年举行一次。每房族都有自己的哈戎坪。祖鼓是用香榔木掏空,两端蒙上牛皮,皮的边缘用竹钉钉牢,意为祖先在鼓里。这一天房族人家杀猪杀牛,烤备酒菜,隆重庆祝三天三夜。主要活动是抬祖鼓到哈戎坪去朝祭,然后吹芦笙、跳舞、射箭、唱歌等。男人们要扮女装头插锦鸡羽毛,身着青色长服,绕祖鼓起舞。最后一天,是射箭活动,族长和他的两名助手,各用箭射一固定目标(女性身体模拟象),周围群众为他呐喊助威,当射中模拟物的乳部或阴部,则标志全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踩亲节 ?家踩亲节即芦笙节,农历正月初二或十五举行。节日可分为三天、五天、七天。集会点分别在重兴枫香、塘都、望坝、皎寨、富桐、黄飘乡黄猫等?寨,人数多达数千以上。男女老少欢度佳节,主要活动有对歌、吹芦笙、踩芦笙、赛马、斗鸟等。?家芦笙小巧,声音细柔,两人为一组,姑娘可随意选择中意者踩芦笙舞,吹笙青年用脚故意去踩姑娘的脚尖,姑娘如意便拳头轻捶青年的肩部表示爱慕。黄平名菜及食品酸汤鱼——用淘米水在坛子里发酵后,用火煮开,加少量辣、姜、盐、西红柿等,将活鱼取出苦胆后放进火锅煮熟,味道鲜美、可口、健胃,是当今南方北方人都赞赏的苗族名菜之一。鸡稀饭——将鸡打整干净后,用清水煮半熟时,放半斤或一斤米与鸡同炖,熟后取鸡切成块粘辣吃特别香。鸡稀饭特别可口,是苗族名菜之一。腌菜——腌菜制作,将青菜洗净晒干,切细,用糯米饭和少量盐拌匀,放于坛子内加盖,数月开盖味鲜可口,将腌菜与螺、鱼肉等同煮,味道更鲜。狗肉汤锅——将狗杀死后,用稻草包裹着狗烧掉毛,剖开狗腹取出、肠杂清洗干净,与狗肉一起放铁锅里煮熟,放佐料。狗肉味鲜皮脆,汤特别香,是接待宾朋的名菜之一。螺丝鱼——将田螺与鲤鱼一起煮,按照酸汤做法一样烹调,也是苗族的一道名菜。郭氏牛肉干——历史悠久,主要以鲜黄牛肉配以米酒、蜜糖和20多种品味不同中药精制而成,具有甜、咸、麻、辣等品味,纯香开胃健胃。旧州郭氏牛肉干曾定为航空食品,远销省内外。黄平豆腐干——历史悠久,清朝时就很有名气。用本地黄豆为原料制成豆腐,然后再经过浸泡、烘烤而成。曾有“蟹黄脂白软嫩香,酒市呼朋细品尝”的诗句赞美。米酒——用大米或稻谷酿制,酒精度一般只有20度左右,平时自家酿成后装入坛内,节日宾客来至,用于接待佳宾贵客,客醉主人欢。茶叶----黄平产茶历史悠久。明清两代,浪洞云雾茶、旧州回龙寺茶、马场茶叶,曾作为贡品。现东坡的飞云茶也名扬省内外。经济建设黄平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过去因有黄平烟厂等工业企业的有力支撑,黄平县经济发展曾有过辉煌的历史。1992年县级财政收入达5393万元,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1993年,由于种种原因,黄平烟厂被迫停产。随后,丝织厂、酒厂、复烤厂、纸箱厂等国有工业企业相继倒闭和破产,黄平经济步入低谷。1994年县级财政收入只有870万元,财政出现严重赤字。1998年后,黄平注重培育后续支柱财源,经济得到缓慢复苏,但县内缺乏强大稳固税源的企业,税费贡献率低,经济总量增幅较小。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233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67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6.34元;财政总收入完成4028万元。全县财源结构单一,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是依赖财政以奖代补、转移支付和专项投入的经济县份。目前,黄平工业基础薄弱,仅涉及冶金、水泥、电力、丝绸等行业,2002年工业生产总产值6222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35万元。县政府已明确抓好以矿产品加工为主的开发项目,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黄平森林面积49102.3公顷,牧草地面积418867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烤烟、太子参、油菜。200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94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8219万元,林业产值2999万元,牧业产值11337万元,渔业产值385万元。以退耕还林为依托,以烤烟生产、种桑养蚕、种草养畜为重点,发展生态、观赏、城郊、增值的“农业稳县”战略正在实施。黄平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十大景点,黄平拥有四个,即飞云崖、重安江、旧州古镇、上?阳河。随着飞云崖景区飞云大峡谷景点和重安江景区的野洞河景点的开发和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挖掘利用,以文化研究、山水观光、生态休闲、民族采风的“旅游兴县”战略正在实施,旅游业发展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拉动了流通、服务等产业发展。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9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24.49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38.41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30.25亿元,增长12.0%。 财政收入历史以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中文名称

黄平县

外文名称

HuangpingCounty

别名

且兰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贵州省

下辖地区

旧州镇、谷陇镇、野洞河镇等5镇9乡

政府驻地

新州镇

电话区号

0855(+86)

查看更多信息

获取投资政策
一键获取
来自选哪儿数据中心
资讯中心
招商机构
产业园区
政府机构
载体资源
土地数据

报告定制

更多

投资咨询

投资反馈

咨询热线:400-168-6016

留言咨询

姓名

手机号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