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县简介

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总面积2383.6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2.59万人。三都水族自治县辖10个镇、11个乡:三合镇、大河镇、合江镇、丰乐镇、普安镇、都江镇、中和镇、周覃镇、廷牌镇、九阡镇、交梨乡、拉揽乡、打鱼乡、坝街乡、羊福乡、巫不乡、水龙乡、塘州乡、三洞乡、恒丰乡、杨拱乡。县人民政府驻三合镇,邮编:558100。代码:522732。区号:0854。拼音:Sandu Shuizu Zizhi xian。三都水族自治县 - 概况三都风光三都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地跨东经107°40′至108°14′,北纬25°30′至26°10′之间。东邻榕江、雷山,南接荔波,西界独山、都匀,北连丹寨。东西宽56公里,南北长78公里,距省城贵阳230公里,距州府都匀85公里,全县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11个乡270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24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47万人,占总人口的96.4%;水族人口20.24万人,占总人口的64.8%,中国60%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县境内居住着汉、水、布依、苗、瑶等14个民族。国道321线横贯县境,是西南省区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桂林、贵阳、昆明达樟江国家级喀斯特森林保护区旅游线路上最便捷的通道。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各族人民勤劳勇敢,敦厚淳朴,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明弘治四年十二月(1492年1月),烂土布依族农民乜富架起义,历时三年,动摇了黔南的封建统治,明王朝调动正规军八万人围剿镇压,义军方告失败.清咸丰五年(1855年),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都江苗族农民罗光明、罗天明建斋教军宣布起义,反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同年,九阡水族农民潘新简揭竿而起,高举反清大旗,提出了“不纳粮、不纳税、打倒清朝享太平”的口号,被拥戴为“辅德王”。罗光明与潘新简联合作战,曾攻破独山、都匀、荔波、榕江、丹寨、都江等城镇,前后坚持反清斗争达十八年之久。后来的反教会斗争、民国时期的抗捐抗丁斗争、抗击日本侵略军、迎接解放的武装斗争,都有水、布依族、苗族和汉族的优秀儿女参加,并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三都水族自治县 - 经济发展三都服装“九五”期末全县GDP完成4.13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2.50亿元、0.45亿元和1.18亿元,2003年GDP完成5.54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2.91亿元、0.85亿元和1.78亿元,年均增长9.71 %。农业总产值“九五”期末完成4.01亿元,2003年完成4.45亿元,年均增长5.06 %;财政总收入“九五”期末完成202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66.9万元),2003年完成2888.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51万元),年均增长12.55%(11.14%);规模工业产值“九五”期末完成4324.8万元,2003年完成7053万元,年均增长14.82%;粮食总产量“九五”期末为81700吨,2003年达84042吨,年均增长0.93%;人均纯收入“九五”期末为1055元,2003年为1345元,年均增长8.43%;固定资产投资“九五”期末为9235万元,2003年为20381万元,年均增长30.2%;全县贫困人口从“九五”期末的7.06万人降到2003年4.16万人;人口自增率从2000年的12.8‰下降到2003年的9.98‰。三都水族自治县 - 自然地理三都河流县境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斜坡,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在500至1000米之间,最高为西北面的更顶山,海拔1665.5米;最低处是坝街附近的都柳江出境处,海拔303米。境内山岭连绵,溪流交错,其间夹着若干起伏的丘陵和平坝,在总面积中耕地占9.4%,林地占55.6%,草山占29.7%,水面占1.3%,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县境内森林资源得到较好保护,森林覆盖率50.08%,是全省十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类型,特征为夏长冬短,春秋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平均为328天,年平均降雨量 1349.5毫米。县境内大小河流42条,水力资源丰富,理论储量25万千瓦,目前仅开发2524千瓦,穿境而过的都柳江是珠江的重要支流,是县内最大的河流,境内长83.5公里,落差197米,流域控制面积为16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70.6%,有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二级支流31条汇入,极具开发电力、水运、旅游的潜力。同时,都柳江的水总硬度极值为66至70毫克/升,属二级标准,酸碱度、溶解氧、氧化物等主要水质指标均属一级标准,水质良好。都三都水农业资源柳江可进行梯级开发,特别是建成坝街电站、百梓桥电站后,将有利于整合都柳江的资源,充分发挥都柳江的经济效益和价值效应,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境内物产丰富,地下矿藏有汞、锑、金、铅、锌、铜、铁、硫磺、煤、金刚石等。具有开发价值的有:锑矿金属储量8万吨;硫铁矿储量C D级484.55万吨;金矿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与锑砷伴生的金锑矿,是中国少有的中型矿床,黄金储量7吨;煤矿总储量1500万吨;铅锌地质储量Pb 2nC D级12736吨;赤铁矿2282万吨,其余20余种矿产资源均有一定开采价值。地方土特产甚多,主要有木材、九阡酒、九阡李、廷牌干辣椒、西厢雪梨、沃屯蜜桔,脐橙、沙田柚、周覃土花布、拉揽竹沙发、巫不香猪、木耳、麻竹笋、香菇、茶叶、花生等。三都水族自治县 - 旅游胜地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境内有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都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古朴迷离的民俗民风和令人神往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别具特色。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水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水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法,有“端节”、“卯节”等传统节日,《水书》被誉为中国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民歌形式多样,有双歌、单歌、蔸歌、调歌、诘歌,尤以蔸歌堪称民歌奇葩,说唱结合,内容丰富,音调独具一格,被收入贵州曲艺园地的一个新曲种。有粗犷奔放的斗角舞,庆祝丰收的铜鼓舞,庄严的水族祭祀仪式,有古朴典雅的“干拦式”建筑,有工艺精湛、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剪纸、服饰和风味独特的传统饮食,有一泻三迭的中和飞瀑、浑然天造的塘州仙人桥、通天测地的“晴雨石”、玄机难解的“产蛋崖”、闻歌起舞的“风流草”等等。同时,还有都江古城垣、羊福摩崖墓群、引朗石板墓等名胜古迹,很有研究和开发价值,中和镇庙良村、八猫寨、都江镇怎雷村、三洞乡板告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相继建成,并接待了中外游客。三都水族自治县 - 历史沿革三都地图早在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三都辖地就开始设置婆览县,即今恒丰、烂土一带;都尚县,即今都江一带,属应州管辖,州治在都尚县.应州刺史为当地的大姓豪族谢元深,宋代属塞州路绍庆府所辖五十六羁鹰州的南部东段边地。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烂土洞长忽带以三百洞一百一十寨内附。至元二十八年十月(129年),将洞蛮烂土改建定云府,改陈蒙洞为陈蒙州,合江为合江州,属定云府管辖。至元二十九年正月,设陈蒙烂土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十九年(1368年),改都云定云安抚司为都匀安抚司。洪武二十四年三都民庆活动授张均为合江州陈蒙烂土长官司,隶都匀卫。弘治七年(1494年)五月,烂土长官司改属独山州。清雍正九年(1731年)七月,将来牛寨置都江厅,属都匀府管辖。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烂土司地置三脚屯州同,隶独山州。民国3年(1914年),将三脚屯州同置三合县,改都江厅为都江县。民国30年(1941年)6月,三合、都江两县合并,改名三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7年1月2日成立三都水族自治县。1941年并三合、都江二县置三都县,取二县首字命名。2000年,三都水族自治县辖7个镇、1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9744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三合镇 36875 大河镇 12129 普安镇 18322 都江镇 14995 中和镇 10441 周覃镇 14315 九阡镇 19745 拉揽乡 4406 丰乐乡 20124 烂土乡 17676 交梨乡 18345 坝街乡 9182 打鱼乡 10929 羊福乡 6519 巫不乡 4299 水龙乡 13578 塘州乡 16893 三洞乡 16902 廷牌乡 17681 恒丰乡 8686 扬拱乡 54002003年,三都水族自治县辖10个镇、11个乡,270个村委会和4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2.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0.47万人,占总人口的93.49%。少数民族人口中,水族人口20.2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2.23%。三都水族自治县 - 习俗尊老习俗三都猛牛争霸赛民间有尊老习俗,凡遇老人生日,晚辈儿女要特意缝制自制白布长衫和白布头帕敬献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人死实行土葬。死者系妇女,要由娘家验看后才能人殓合棺。停枢期间设堂开祭,请男女歌手唱歌跳舞。悬挂镇宅“吞口”是水族特有的风俗,“吞口”的种类有5种,有特殊的名称和形状,总体是一个木雕人头。挂在民宅门头,用以“吞”没妖魔邪恶,消灾弭祸。婚姻习俗婚姻为一夫一妻制,过去父母包办,现多自由恋爱成亲。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友相恋。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纸伞步行在前,接送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新娘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要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三都歌舞展现浓郁的民族风情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多在秋冬举行。食俗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食,此外,水族还种植一些小麦、包谷、小米、红稗、红薯及饭豆等杂粮作辅助粮。水族农民不善种菜,因而蔬菜品种比较单调,青菜、广菜及大叶韭菜是最常见的蔬菜。水族比较重视养殖业和渔业,因此,各种牲畜禽及水产品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需的肉类食物。水族酸汤极有特色,有辣酸(辣椒制成)、毛辣酸(西红柿制成)、鱼酸(鱼虾制成)、臭酸(猪、牛骨熬制而成)等多种。其中以辣酸为最常用。辣酸用新鲜红辣椒加工制成。其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红辣椒淘洗干净,加水用磨子磨成浆,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稀饭),放入泡菜坛中密封,经发酵,即成美味酸汤。食用时,把白菜、青菜、嫩竹笋、大叶韭菜、广菜等各种蔬菜煮熟,舀适当酸放入,煮开即可。以糊辣椒面、盐巴并舀一点菜汤调成蘸水,吃菜时要就着蘸水吃,其味鲜美,极为开胃。极少有炒菜,一年四季都吃“火锅”,一大锅酸汤加蘸水几乎就是每日不变的菜肴。即使偶有豆腐、肉或鱼,也习惯加入菜中,煮成一锅沾蘸水吃。水族喜爱喝酒,家家都会烤制米酒。逢年节、庆典或亲朋来访,都离不开以酒待客。水族好客有着悠久传统,轮流过端就是热情好客的文化表露。节庆习俗水族除与周围汉族同样欢度传统节日外,本民族主要节日有三月三祭龙节(又叫祭天节)、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日祭山林节等。节庆期间,喜跳铜鼓舞和芦笙舞,做五色饭宴客,男女喜饮白酒、甜酒。水族的节日习俗根据“水书”记载,水族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和春复秋冬四季。阴历的九月为其岁首,阴历的八月为其岁尾。根据水历,水族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端”节和“卯”节。“端”节水语叫“借端”,三都花展一条街百花吐艳是水族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逢水历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二月上旬(阴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的亥日,就是水族端的节日。但各地所过的亥日不一样。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内外套以第一个亥日为节日,水龙地区过第二个亥日;恒丰,三洞地区过第三四个亥日。节日前,各村寨普遍响起过端节的铜鼓声,家家户户把家具收拾得整齐干净。节日期间,男女老幼穿着盛装,走亲访友,互相祝贺。青年们唱歌跳舞寻求配偶。他们聚集在“端坡”上举行赛马大会,邻近各族也赶来参加,坡头上人山人海,形成民族和民族之间团结的盛会,端节的来源,传说在远古时代有兄弟数人,分家后各居一方,平时很少见面,到了谷子黄时,兄弟们彼此走访,共庆丰收,亥日是他们分家的日子,以后这个节日就世代相传下来。这就是说:“端节”是水族祈求丰收的一个盛“卯”节水族语叫“借卯”,逢每年的水历十月(阴历六月)择一个卯日举行。这个节反三都九阡的一部分村寨和独山县的水庆、永康、水利、莪蒲等地的水族才过。节日那天,人们要穿盛装上“卯坡”,尽情地唱歌预祝丰收和祭祀祖先。晚上击铜鼓、皮鼓娱乐。

中文名称

三都水族自治县

外文名称

sandu county

别名

三都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所属地区

中国贵州省黔南州

下辖地区

三合镇等

政府驻地

三合镇

电话区号

0854

查看更多信息

获取投资政策
一键获取
来自选哪儿数据中心
资讯中心
招商机构
产业园区
政府机构
载体资源
土地数据

报告定制

更多

投资咨询

投资反馈

咨询热线:400-168-6016

留言咨询

姓名

手机号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